要大工程的這顆是帶去日本上課的鼓,因為桶身重,所以我把他定位在表演鼓,但也因為太在意了,所以拖到現在才弄.....
從日本回來後,對Djembe的聲音有些想法,
想說:假如筒身木質沒差人家多少,我也用了幾內亞的皮了,扣掉打擊的技術層面,那應該不會差人家太多才對....
就用心中那股"應該是這樣吧!??"的體會化為動力,拿了我那珍愛但破掉閒置在一旁的第一顆13"鼓筒來試試,
回來那星期就把那顆"上帝的慈愛"搞定,效果還不錯.
這次就把一些該注意的細節與實驗性質的部份再做些調整,
桶身上了亞麻仁油、鼓框加厚、皮面的張力與平均等.....
當然這次就有注意到皮的正反面..
"上帝的慈愛"其實聲音很棒,但皮泡軟要繃時沒注意到正反,因為挖肉面有油質,所以打久了會把纖維打起來,
像是起了毛球,我想這應該是台灣第一顆會起毛球的鼓了....
再用了些時間把起毛球的"上帝的慈愛"垂直線重整理,皮面上些油保護,等乾....
現在手很酸了...要命的咧..
人家常說"曇花一現",這真的是在形容打鼓人家
好不容易把聲音打出來了,結果一陣子鼓就破了..
我光"上帝的慈愛"就換過六張皮了....
鼓也有脾氣的!!
有興趣了解的,請去請教阿全吧,因為Mamady他侄子割愛給他的鼓"自殺"了!!!!
大家要珍愛你的鼓呀!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